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健康 » “大侠”金庸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本“武侠”

“大侠”金庸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本“武侠”

发布时间:2018-11-01   来源: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浏览:9359

“大侠”金庸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本“武侠”

(图为金庸先生)

20181030日,当很多人还未从著名主持人李咏离世的震惊中缓过神来时,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携着他的侠骨丹心和所有他留下的轰轰烈烈一同飘然仙逝。作为一代人童年、青春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离去让我们更加直观生与死的残酷,不仅慨然:如何才能将脆弱的生命留的更长久一些。

2018 癌症之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为癌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7人患癌,这个数字让人心颤。即便是活跃在镜头前的演艺圈人士,也没能躲过癌症的毒害,就在过去60天内,已经有6位华人名人因癌症去世:

906日,香港女明星邝美宝因肺癌去世;

9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胃癌去世;

915日,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朱旭因为肺癌去世;

928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胰腺癌去世;

928日,摇滚歌手臧天朔因罹患肝癌在北京去世,享年54岁;

1025日,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享年50岁。

癌症猛如虎,但在这背后依然有一些慰藉值得我们对长寿有更深层次的追寻和期待。金庸老先生的离去,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后,挂冠而去”,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还有他从政的岁月、热衷公益的行为,无不是气壮山河恢弘诗篇中的妙笔生花。94岁看尽人世繁华,然后了无牵挂、溘然长睡与世永别。抛开他的才气、志气和成功,光是这样的高寿已是无数人轰轰烈烈追求却时常求而不得的羡慕。如何让自己也能高寿成为了文学泰斗金庸离世后留给人们不断探讨的最后一部“武侠”。


有人说,金庸老先生的高寿跟他不断创作有关,有人说他是一个从来都不会怨天尤人,总是“喜上眉梢”的乐观主义者,也有人说让自己的大脑始终处在思考的阶段这也是成就金庸高寿的秘诀。去年,曾有媒体采访过金庸老先生,从养生学的角度给出了这样这样一部养生的“武侠秘籍”:

◎日日散步,走到出汗为止

71岁那年,金庸老先生因严重的心脏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休养的那段时间,金庸先生不断琢磨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配合自己的期望,更健康一些,他说“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从那天开始,他将适度运动当成日常习惯,每天去山顶散步,并走到出汗为止,这一习惯一坚持就是二十余年。



◎睡眠是最好的养心、养寿术

医学研究发现,相比较睡眠质量差的人,那些倒头便能睡,睡眠质量极好的人他们的寿命会更长久一些。深悟此道的金庸先生,为了拥有更好的睡眠质量,还总结了一套睡眠大法——鸣天鼓法,具体做法为:

上床后,双手掩耳,静坐闭眼;用手指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咚咚的响声,直至感觉有点累为止。停止弹击后,躺下头慢慢靠近睡枕,然后两手自然安放于身体两侧,便会很快入睡。

   

◎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

金庸先生年轻时喜食肉,到了晚年,为保护心脏健康,他从饮食的合理搭配入手,以少食多餐,忌大鱼大肉、肥腻辛辣为养生之道,并强调“人为生而食,非为食而生。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



◎常动脑可预防老年痴呆

有医学研究证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多数跟用脑不够,停止思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在所有我们要思考的内容中,反复纠结一件事情,更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如果灵活用脑,发散思维,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入手,积极思考,会更好的规避老年痴呆的发生。金庸老先生也是深得用好脑的意义,所以即便1972年他宣布封笔,但却从来没有停止思考,在随后的40余年时光,他不断思考怎么样将以往小说修订到更好,他还喜欢下象棋,跟高手对决,不断推敲赢棋秘诀。

   


此外,活到老学到老是金庸先生的另外一个保养秘诀,80多岁的时候他还攻读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好心态就是始终微笑、凡事慢慢来

医学专家曾强调,大多数疾病其实都是心病所致,因为心态不好,郁郁寡欢或焦躁上火,疾病就容易侵入机体。美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相比较那些悲观的人,客观爱笑的人更能长寿。而心态在治疗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专家对“好心态”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一位三十余岁的女性患者因为罹患胸腔巨大肿瘤合并紫癜,在很多医院都建议她放弃时,她却积极的到处求医问药,不放弃一丝希望,并始终坚定自己能被医好,也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配套医生精湛的技术,该患者最终摆脱了死神之手,现已康复出院。专家强调,大多数本可以治好的疾病,常常因为患者心态的原因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所以保持好心态是金庸老先生保持高寿的另一个秘诀。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就是他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凡是不急不缓的真实写照,他曾经说过:“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的,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图为乐观的金庸先生)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廖跃才也认为,养生先养心,只有心平气和、内心宁静,才能保持体内环境的协调平衡,人体才能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所以,舒筋通络,保持气血畅通,减少生气抱怨的次数,调理心境,让身体处在一个舒适放松的状态,自然是百毒难侵了。



责任编辑:韩明媚     编辑:马文花     供稿:宣传